钢钉、纽扣电池、大头针、磁力珠孩子吃了不该吃的怎么办?
时间: 2024-01-28 17:31:47 | 作者: 拉链
product description
1岁8个月的娃竟然吞下足足3根6cm长的钢钉,这样的新闻足以让大部分家长感到心惊。
异物吞入多发于6-36月龄的儿童。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,对物品的危险性缺乏认知。不小心误吞钢钉这样的尖锐异物,如果滞留在食管或胃肠内,很大可能会引起穿孔!
不止是钢钉,纽扣电池、大头针、磁力珠...你永远想象不到孩子会吞下啥东西,以及若不及时发现处理,究竟会有怎样的后果。
ps: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儿童误吞异物进消化道的情况,关于误吞异物入气道的文章,详见《》
儿童误吞异物入食管和胃肠道事件很常见,大多数时候,孩子吞入的异物能自行排出,不会造成生命危险。但也有一些异物家长要格外注意,这些异物在孩子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,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的可能性越大。
和误吞钢钉比起来,误吞纽扣电池对于孩子来说简直轻而易举。据统计,1982-2015年,美国每年平均有1.5万个儿童误吞纽扣电池。这小小、圆圆、亮晶晶的神秘物体,非常容易就能通过孩子的咽喉,进入食管和胃肠道中。
可能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:因嵌顿时间过长引起的溃疡和穿孔、电池放电或内容物渗漏引起的腐蚀性损伤、重金属中毒等。研究之后发现,纽扣电池卡入食管后2小时即可出现食管损伤,8-12小时后损伤会更严重。
被误吞的磁力珠、多个磁铁可能会隔着多层肠管相互吸引,因此导致压迫性肠管坏死、瘘、肠扭转、穿孔、感染或梗阻等不良后果,严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切除部分肠管。如果肠系膜血管卡在相互吸引的肠袢之间,还有几率发生腹腔内出血。
即便只是吞入单个磁体,也可能吸附身体外部的金属衣物和饰品,如皮带扣、金属纽扣、耳钉等,为防止不良后果,家长也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。
可以理解为吸水后体积会扩大数倍的细小物体。国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”水宝宝“,吸水后可膨胀变大5-19倍,多被用来当成多肉植物的培养土。
千万别觉得铅中毒离自己和孩子很远,一些家庭用品中也会含有高含量的铅,比如钓鱼用的下沉球、弹丸、窗帘坠以及一些玩具或奖章。
孩子急性铅中毒后,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嗜睡、呕吐等症状,家长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带娃就医。
吃饭时能卡住的通常是比较大的食团,如大块的猪肉、一整颗丸子等,因为不是鱼刺、骨头等比较尖硬的东西,一些家长可能会期待孩子自己喝两口水吞进去。如果能吞下去自然是好,若不能应及时干预,最迟不宜超过24小时;若孩子出现了呼吸不畅、不能吞咽口水的情况,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医院。
临床上,因食物嵌顿而就诊的儿童中基础食管病变(包括食管炎、解剖异常或食管动力障碍)的发病率比吞入其他食管异物的儿童更高。误吞食团,风险并不止误吸,这点家长一定要注意。
硬币可以说是儿童最常吞入的异物之一,因没有尖锐边缘、表面金属无毒性,所以不太可能会导致并发症。相比前面几种,硬币被取出的紧迫性没那么强,但其可延迟处理的时间也是有限度的。
一般来说,大部分(约占2/3)儿童吞入的硬币会到达胃里,若孩子一直没什么不舒服,可以先看看能不能拉出来。同时,建议每1-2周上医院复查一次,到第4周还没排出,则应该用内镜取出。如果不巧卡在食管内,在无不适症状(如吞咽困难、拒食)的情况下可暂时观察,超过24小时后仍不能下行,应立即就医取出。
当然,家长通常很难自行判断孩子的硬币吞到了哪里,为防止硬币卡在食管引起误吸,最保险的做法还是立即带孩子到医院。尤其当孩子出现了吞咽困难、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,更是不能拖延。
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物品,尖锐物品(如钉子、大头针)、长形异物(如牙刷、勺子)同样是需要立即处理的异物,篇幅有限我就不展开讲了。
其实,单纯异物吞入的治疗方法并不复杂,如果无法自行排出,大多放个内镜也能取出来了,极少需要开刀。
对于家长而言,难点大多分布在在发现孩子的异状上。大多数误吞异物至食管的儿童并无症状,少数表现为拒食、吞咽困难、流口水或呼吸道症状(包括哮鸣、喘鸣或窒息)。如果异物到达胃部和肠道,更是可能什么症状都没有。
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几种异物需尽快就医外,孩子存在以下任何一种警示征,都应立即就医:
如果孩子暂时没什么不舒服,且能确认吞咽物品并不危险,则可以适当延迟干预时间(但别超过24小时),期待自行排出。注意别自行催吐,防止造成额外的食管损伤。
另外提醒一句,由于纽扣电池在吞入后短时间之内可能损伤黏膜,在赶往医院的路上,我们大家可以每10分钟给孩子喝2勺蜂蜜(最多重复6次)。这样做可以包裹电池,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灼伤食管黏膜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样的解决方法仅适用于1岁以上且对蜂蜜不过敏的孩子。若孩子不能服用蜂蜜,硫糖铝混悬液(一种黏膜保护药)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。
孩子误吞异物后果可大可小,日常生活中,我们肯定要收好家里的零碎物品、遥控器。
千万别觉得“孩子嗓子眼就那么大不可能吞得下去”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指南中提到,直径小于4.4cm的圆状物体,如弹珠、小球等,有可能卡住喉咙,导致呼吸困难;直径小于3厘米、长度小于6厘米的玩具,可能被儿童吞咽或卡在气管中。儿童的食管壁薄而柔软,容纳一个不大不小的异物通过远比大家想象得容易。
当然,假如发现孩子误吞东西了也不要惊慌自责,建议尽可能地收集有用信息(比如孩子玩了什么玩具,家里有没不见什么小东西)并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,这些对医生的诊治会更有帮助。
1、UpToDate:吞食纽扣电池和圆柱电池的临床特征、诊断和初步处理、儿童食管及胃肠道异物